首页

女王之家官网

时间:2025-05-26 08:08:31 作者:访狄更斯后人:因为鲁迅,我对中国产生浓厚兴趣 浏览量:51853

  中新网绍兴5月25日电 题:访狄更斯后人:因为鲁迅,我对中国产生浓厚兴趣

  作者 项菁

  “因为鲁迅,我对中国产生浓厚兴趣。”在浙江绍兴,查尔斯·狄更斯第五代后裔、英国作家露辛达(Lucinda Dickens Hawksley)受访时说。

  2025“大师对话:鲁迅与狄更斯”国际交流活动(鲁迅故里站)近日在鲁迅故乡绍兴举行。鲁迅是中国文学巨匠,狄更斯是英国大文豪。两人虽然身处不同的国家,也素未谋面,但他们的作品都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,影响了中外无数读者。

  露辛达直言,没到绍兴之前,自己并不知道处于不同时代的两位作家会有怎样的“渊源”。

  “我到这边后才了解到,他们有很多相似点。”露辛达称,狄更斯和鲁迅都曾在童年时遭遇家庭不幸,两人去世年龄也很接近,都是50多岁,“他们一生短暂,但成就斐然,都在尝试用写作去改变他们生活的世界”。

  走访鲁迅故居、了解鲁迅故事、到高校交流……在绍兴,露辛达深入了解了鲁迅及其故乡风情。她表示,鲁迅在中国非常有名,自己非常喜欢鲁迅的作品《阿Q正传》,这部作品也让她更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历史。

  然而,她也直言,“我的很多英国朋友并不知道鲁迅,这很遗憾。”

 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。近年来,绍兴及业界专家学者持续探索鲁迅文化的国际传播,如邀请中外专家学者、文豪后人等参与,推动鲁迅与法国的雨果、俄国的列夫·托尔斯泰、印度的泰戈尔等世界文豪进行跨时空交流。据悉,这也是鲁迅首次与英国籍作家进行“对话”。

  “这次的交流对话非常棒,让我开阔了眼界。我认为英国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需要持续,并且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参与。”露辛达称,尽管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交软件知晓外面的世界,但互联网始终无法代替面对面的交流,“对话,会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”。

  露辛达还表示,回到伦敦后,她会将这次旅程的所见所闻告诉身边人,让他们更想去认识鲁迅。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,我也非常热爱旅行,接下来我还想去上海、北京看看,深入了解中国。”露辛达说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内蒙古呼伦贝尔迎大范围降雪 气温低至零下30°C

拼多多集团董事长陈磊表示,在财务数据之外,公司更加看重生态投资带来的长期价值。未来几个季度,拼多多将继续投入“电商西进”等战略,给用户、商家及产业带来更长远的回报。

跟着总书记看中国 | 教育强国

记者注意到,在2023年2月发布的《北京市住房租赁合同》(示范文本)第六条“房屋使用及维护”中规定,租赁期内,双方当事人应共同保障该房屋及其附属物品、设施设备处于适用和安全的状态:“对于该房屋及其附属物品、设施设备因自然损耗或合理使用等非承租人原因而导致的损毁,承租人应当及时通知出租人修复。”同时规定,“因承租人保管不当或不合理使用,致使该房屋及其附属物品、设施设备发生损毁的,承租人应当负责维修、更换或承担赔偿责任。”

中共中央 国务院致第33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贺电

马尼拉12月4日电 (记者 张兴龙)据菲律宾火山地震研究所消息,菲北部北伊罗戈省4日凌晨发生5.7级地震,该省多地震感强烈。目前暂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。

巴基斯坦外长会见沙特外交大臣 呼吁加沙全面停火

2023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在上海举行 聚焦“创新、融合、共赢”

团结就是力量,奋斗创造未来。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,也是一项充满风险挑战、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宏伟事业,必须动员全体中华儿女一起来想、一起来干,紧紧依靠全体人民和衷共济、共襄大业。前进道路上,我们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,画好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的最大同心圆,齐众心、汇众力、聚众智,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。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作用,善于用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和生动实践鼓舞人、激励人、感召人,坚持大团结大联合,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,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。

相关资讯
中国专家最新研究亮相AHA百年庆典: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压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

中华文学既有天然的多元特色,又有明确的一体意识。如各民族神话都有盘古、伏羲女娲、炎黄、尧舜禹的源流,都有“同源共祖”的叙事;无论《江格尔》《格萨尔》《玛纳斯》三大史诗,还是古老象形文字记载的东巴史诗、贝叶上的傣族史诗,以及流布于南方的创世史诗、迁徙史诗,都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集体记忆。东汉云南白狼王曾以地方语言创制《白狼王歌》表达对中原王朝的认同;金朝完颜亮以《题临安山水》表达一统天下的抱负;畏吾儿元曲大家贯云石以写屈原来体现对儒家政治操守的追求;元代哈萨克诗人廼贤以写岳飞来赞美保家卫国的忠义。这说明,中华文化的精神早就超越了狭隘的族别差异。在各民族文人的心中,来自哪个族群并不重要,天下、忠信、仁义这些中华文化的共同价值观才最重要。而这共同价值观便是凝聚多元的“一体”。到了近现代,很多少数民族作家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不断表达坚定的“中国”认同。如抗战时期维吾尔族诗人黎·穆塔里甫用维吾尔文创作《中国》一诗,抒发中国“就是我的故乡”;哈萨克诗人唐加勒克用哈萨克文创作《誓言》,将“中华”视为自己的眼睛。新中国以来,蒙古族、维吾尔族、哈萨克族、藏族、彝族、壮族、白族、傣族等大批少数民族文学家都以本民族语言创作了大量以“祖国”为题的诗歌与小说,用饱含深情之笔,共同书写着休戚与共、荣辱与共、生死与共、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,共同强化着国土不能分、国家不可乱、民族不可散、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。
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